咨询电话:0523-80185226
投诉电话:0523-80185007
举报电话:0523-80185015
在医疗护理领域,压力性损伤(又称压疮)是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患者和老年人的常见并发症,发病率已经达到15%-25%,而在全球范围内,压力性损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7.8%-54%,成为了一个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。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仅加重了原发病,还可能引发蜂窝织炎、骨髓炎、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,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3-5倍,给患者、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
因此,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,不仅有助于减少住院患者的痛苦、致残率和死亡率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节省医疗资源,同时也能显著提升医院的形象和声誉。
1.“压”力山大,部位分析
压力性损伤好发于身体突出或易受压迫的部位,如骶尾部、髋部、足跟、肩胛骨及肘关节等。这些区域因皮肤较薄、肌肉脂肪组织较少,且常处于受压状态,血液循环易受阻,从而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坏死。了解这些常见部位,能够让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。
2.破“压”重生,预防策略
为了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,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。
低风险患者:应每隔2-4小时协助翻身一次,并在床头放置预防压力性损伤警示标识。床单元宜配置气垫床或静态减压床垫,以保持床单元的整洁,并每次翻身及每班交接时,重点查看骨隆突处皮肤的颜色及完整性。如发现异常,应及时增加翻身频次,调整受压部位或解除受压。
中风险患者:除执行低风险患者的所有措施外,还应每2小时左右协助翻身一次,平卧和侧卧交替进行,侧卧时不宜超过30°,并在双腿之间垫上软枕。同时,病情和治疗允许时,床头抬高应低于30°,足跟应尽量悬空,对于末梢循环不良者,还应采取保暖措施。受压部位宜预防性使用如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等,每2-3天更换一次。
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患者:则需执行更为严格的预防措施,包括每1-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,长期卧床患者应警惕骨质疏松,翻身时动作应轻柔。同时,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,应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,如无饮食禁忌,成年人建议摄入热量为30-35千卡/公斤体重/天,以及1.2-1.5克蛋白质/公斤体重/天;危重症儿童则建议摄入15克蛋白质/公斤体重/天。
体位变换:使用气垫床或翻身垫来减轻局部压力,对于无法自行移动的患者,需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完成体位变换,以确保受压部位得到充分休息。每日检查皮肤,特别是受压部位,应观察有无红肿、硬结、水疱等早期压疮迹象,并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,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。
3.“压”制损伤,护理为重
一旦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,科学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①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:可使用气垫床、翻身垫等辅助工具来确保患者体位舒适,并减少受压时间。对于高风险部位,还可使用减压垫或泡沫垫进行额外保护。
②使用保护性敷料:对于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的患者,应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,如湿性愈合敷料、泡沫敷料等。这些敷料不仅能保护伤口免受进一步损伤,还能减少感染风险,促进伤口愈合。
③疼痛管理策略:患者如果感到疼痛,应采取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来缓解疼痛,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,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,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。
④保持皮肤清洁:每日应使用温水清洗皮肤,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。对于易潮湿的部位,如腹股沟、腋窝等,可使用爽身粉或吸湿垫来保持干爽,从而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。
⑤加强营养: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,增加蛋白质、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如猕猴桃、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皮肤修复能力。
压力性损伤虽为常见并发症,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细致的护理,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可得到有效控制。患者及家属应提高警惕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,共同守护患者的皮肤健康,让每一次翻身、每一次清洁都成为远离压力性损伤的坚实防线。